2023年5月14日,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抓好青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承”号召,繼承發揚紅色基因、革命精神,2020級巴斯德英才班團支部以 “薪火青春,紅色傳承”為主題舉辦團日活動。此次活動在張家港鳳凰鎮的河陽山歌館、肖家巷、恬莊以及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開展,2020級英才班同學及班主任李嫄淵老師、學院周哲敏教授和李恒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首先,同學們來到了鳳凰鎮的河陽山歌館。河陽山歌作為我國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非常悠久的曆史。據專家考證,河陽山歌是我國最古老、最長、最完整的山歌,至今已有6000多年,被譽為中國民歌的活化石,承載着民族記憶和智慧的結晶。在山歌館中,通過非遺傳承人的現場演唱,同學們領略了山、歌的動人旋律,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欣賞山歌的同時,同學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
接下來是鳳凰鎮肖家巷。這是一個以深化“河陽文化”和“非遺民俗”文化為主線的特色田園鄉村項目。肖家巷通過鄉村環境治理和文化傳承保護,成功打造了一個集旅遊、産業和文化于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通過鄉村環境治理、産業聯動升級、文化傳承保護和旅遊産品建設等舉措,肖家巷打造了一個集餐飲、茶旅、民宿、農業和文創于一體的“旅遊+産業”體系。同學們在肖家巷的參觀中,親身體驗了濃厚的江南鄉村氛圍和古樸的民俗文化,也加深了同學們對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的理解。
第三站是恬莊。恬莊原名“田莊”,清代中期在楊岱等人的經營下,恬莊迅速崛起。在全盛時期,有典當鋪、銀樓、布莊、染坊等大商号,義塾、義莊、善局、更樓、碼頭倉庫等公益設施、機構齊全,曾經有“銀恬莊”之譽。在這裡同學們了解到了楊岱的善行,也了解到了後人為了贊許他為家鄉做出的善行義舉建造的“楊氏孝坊”,這樣的故事激勵同學們應該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最後一站是張家港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同學們不僅參觀學習了基地設施和活動開展情況,還通過團隊協作完成了午飯制作。當同學們一起坐在餐桌旁享用親手烹饪的“成果”,臉上都洋溢着歡笑,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
此次主題團體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實踐和學習的機會,提升了青年學生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地方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歸屬感,同時,同學們也從動手實踐中收獲了快樂,明白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撰稿人:陳玺羽、茅菲
校稿人:魏 敏
審稿人:陳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