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年,也是beat365正版唯一醫學教育迎來辦學110周年之年,為進一步促進團員們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與貫徹、加深大一大二學生對學科與科研的認知,激發同學們投身科研的熱情、樹立起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與抱負,也為促進巴斯德英才班各年級間深入交流、發揮朋輩教育作用,2021、2022級巴斯德英才班團支部在醫學院團委和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精心組織、用心策劃了此次“深耕專研,‘醫’心向黨”主題團日活動。
12月10日下午,英才班學生在李恒老師的帶領下,齊聚醫學樓合影留念,随後按小組在約定時間分别前往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等五個科研院所參觀學習。
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
劍橋-蘇大基因組研究中心緻力于建立亞太地區的幹細胞資源中心,成為一個提供幹細胞、疾病模型以及基因功能解析技術的生物技術平台。帶領同學們參觀的是21級的蘇晨駿和22級的孫睿琳同學,他們在導師張文勝教授的實驗室中學習到了不少實踐知識。參觀過程中,蘇晨駿介紹了研究中心今年在Diabetologia調控膽固醇代謝新靶點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還解釋了蛋白電泳等最為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相關原理,并指導同學們動手操作。不再拘泥于書本上的條條框框,不再受限于黑闆上的橫折撇捺,同學們将知識付諸實踐,以實踐促真知,真正走進了實驗室。
神經科學研究所
12月7日下午,曹聰教授熱情接待了同學們的來訪,他帶領同學們參觀了神經科學研究所,學習了神經網絡結構的相關知識。蘇大神經科學研究所“脊髓損傷後靶向神經調控重建腦-脊髓-肌肉神經環路的機制研究”等課題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生師兄向同學們介紹了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兩個主要研究方向——疼痛與帕金森,并現場展示了脊蛙模型的構建以及脊蛙模型的相關神經興奮性的探究實驗。神經元、神經纖維細小而脆弱,但師兄穩健的手法與冷靜的态度體現了高度的素養,看似尋常最奇絕,成如容易卻艱辛,一次順利的展示,是數十次練習的結晶,師兄用自己的親身示範向同學們傳遞了潛精研思的科研精神。
生物醫學研究院
12月10日下午,戴劍鋒教授為英才班同學介紹了生物醫學研究院的主要功能以及該領域的前沿研究與發展前景。據介紹,生物醫學研究院在“YAP拮抗先天抗病毒免疫,并通過激酶-IKKe介導的磷酸化靶向溶酶體降解”研究中已取得了巨大進展,研究成果發布在高水平國際期刊Nat Immunol上。戴老師強調,生物醫學與生命科學專業有着緊密的聯系,在未來同學們一定要充分發揮生物醫學研究院的優勢,以端正的學習态度,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生物醫學的相關學習,緻力于為國家的生物醫藥建設與醫學研究成果添磚加瓦。張衡同學聽後感悟良多,她說:“生物醫學作為提高醫療診斷水平和人類自身健康的重要領域,關乎人民福祉,這激勵着我們從現在開始打好專業基礎,為醫學進步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
12月10日下午,同學們又來到了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汪超教授帶領同學們了解納米醫學領域,參觀地下試驗區和P2實驗室。随後,姚晨路師姐帶領同學們探讨課題組當前的免疫載體方向。她分享了尋找并發現課題研究方向的切身體會:“多閱讀文獻,多參與課題組讨論,勤思考方向”,讓同學們學習到了如何揭開課題從0到1的神秘面紗。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學術創新、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并将加強生物醫學、化學、物理學、材料學、電子學等學科的交叉與融合,積極培養高級複合型人才。21世紀正是生命科學蓬勃發展的年代,同學們要抓住機遇,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做一個有擔當、有本領的新時代青年。
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核工業、醫療衛生事業、國防和經濟建設等重大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在劉甯昂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參觀了放射醫學的多個實驗室。劉老師介紹了放射醫學的應用前景與發展宏圖,涵蓋醫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工程、原子能科學技術、納米材料和計算生物學等不同學科,體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的科研理念。很有幸,同學們獲邀前往醫學樓地下放射實驗室進行儀器使用的學習,并對小鼠放射實驗中麻醉的有關問題展開了讨論。于讨論中見真知,于探索中聚智慧,團隊合作是科學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唯有增大交流讨論,方能更高效地進行科學探究。
參觀結束後,同學們在李恒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總結交流會。李恒老師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經曆,而後開始有關二十大和醫學人文的有獎知識競答,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學習,不僅最大化地發揮了大家的主觀能動性,還促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為培養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打好了基礎,築好了道路、掃清了障礙,更為加強班集體凝聚力和創造力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學期,巴斯德英才班各年級團支部深入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舉辦了主題講座、主題班會、生涯發展規劃指導輔導會等一系列既體現專業特色又結合時代精神的活動。通過活動,同學們表示要利用好時間,廣泛地閱讀資料、學習知識,讓以後的科研路更寬、更穩。當然,正如路易斯巴斯德所言“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國家和人民為我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和科研條件,我們更要做有責任、有擔當、有使命的共産主義新青年,深耕專研,一心向黨。